校企合作,行业大咖李慧良说...

网站首页    科研频道    校企合作,行业大咖李慧良说...

李慧良,著名化妆品研发人、中国香化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上海家化技术总监,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化妆品技术研发人员。多年来,他潜心于中国化妆品技术创新和研发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研究,形成了适合我国独特而高效的产品研发理论体系与方法及流程。并率先创新性地系统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与现代化化妆品研发中。是化妆品研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之一。

 


 

本文作者:李慧良

实际上我们国家的学校与产业在化妆品这个方向一直是脱节的,大部分的合作处于务虚多、务实少这样一个状态,主要是什么原因呢,学校完成项目后有许多成果需要转化,但产业对这些成果进行应用时存在怎么落地的问题也就是说学校的这些项目在一开始时是跟产业脱节的。同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普遍急功近利。有些项目的完成需要大量的力气、时间以及整合资源才能做下去,但产业往往需要很快把事情做出来或论证出来、变成产品或可用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产业即便在产学研过程中有联合、有合作,但都是为了各自的方向在做这些事情,那就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所以说产业和学校如果真正要合作、真正要做一些落地、有效的。事情,肯定要相互之间要产生合力。这个合力在于学校本身需要得到哪些,而产业需要得到哪些,要产生一个交互点、产生一个共赢。

 

现在许多公司的决策层,就是说产业,包括国外的国内的,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情况,觉得投入了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是这么回事,但学校的老师不会把经济放在第一位,他们把研发成果写成论文,发表有分量的论文对他们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展开一点来说,现在学校里有关于化妆品方面的教师没有多少位是真正来自于化妆品专业、有相当经验而又有理论基础的人,但是在发达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所里面,他们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背景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就产学研目前这个阶段来说,所面临的挑战跟困难不是一个学校就能解决的。

 

所以说产学研在这个方面的合作,我认为产学研在这个方面的合作要达到高效、能落地、更共赢的这样一个状态,高校就要把重点放在改变唯我学术和时间观念上。据我了解,高校往往没有很强的时效观念。而对企业来说,产学研“产”这个方面,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但并不是仅仅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企业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应该怎么配合“学”。也就是说,学校的学、研等方面,怎样才能把有效的想法整合在一起,最终产生一个落地的,能在商业活动中使得广大消费者能接受的东西,即能够给他们利益的这样一个点。所以说,在企业的生产第一线里面,需要高校、研究单位来做的事情是很多的。决定一个配方的成败有很多因素,一个配方要达到一个你设定的目标很重要,目前对我们来说,有几大显然存在并且会一直存在的问题。比如中国人东方人喜欢皮肤白皙,怎么美白、防脱发、抗皱、抗痘、延缓衰老、保湿,肤感舒适,这些都是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举个例子,过去洗面奶刚出来的时候都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皂基等,后面演化出来氨基酸表活等。现在化妆品里面应用比较多的一些非常好的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天然物质改造后的活性剂,咱们可以看看,有多少是中国企业发明出来的。即使是我以前工作的国内公认有研究能力的家化企业,也没有真正研究出化妆品里面用的表面活性剂等关键物质。再举个例子,在产学研过程中也有解决比较好的,比如微乳化,把一些既不溶于水、不溶于醇又不溶于油的物质,通过微乳化可以应用在化妆品里面,呈现的效果很好。这些技术是通过产学研的过程产生的,产学研把社会、学校的、研究所的、企业的资源整合到一起,来做一个事情、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个是非常好的。在产学研这个方面,我们如果要产生一个非常协同的效应,有这样一个组织,除了需要有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团队以外,我们还需要通过产学研的过程来培养人才。实际上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在化妆品的基础研究、材料科学方面,都需要共同通过这种过程来培养人才,也就是说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当然也要有教学方面的能力积累。可惜的是,在我们国家,无论是上海、北京、广东,在学校里面,很少有应用方面知识的人才。所以说高校真正要做出企业一下子能接受的成果,在目前来说,确实是比较难的。因为这些东西不打破,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实际上,这些情况在国外,像日本、韩国、欧美他们早就看到这一点,他们会常态的引进知名化妆品企业的高端人才,像太平洋、爱茉莉有许多科学家、专家,到大学去教学是比较多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广义上的产学研,非常有效、落地,反过来又再跟企业合作。包括日本,许多大学化妆品方面会引进很多包括资生堂等人才。但是我们学校化妆品专业引进的企业人才有没有?如果有的话也是极个别的。

 

在整个产学研过程中,谈过创新驱动这个事情。在我们国家是运动式的,谈到这个东西大家一拥而上,也不是冷静的思考,为了迎合潮流,赶时髦,证明自己是有新思想的、能跟上时代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有很多是伪创新。如果这个创新,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创造有价值、有需求的东西,对企业来说没有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这种创新不能说是一种创新,充其量是伪创新。

 

在整个产学研过程中,包含着一个关于人才的问题,也就是人才要如何培养和鼓励的问题。有一些还没有成长为人才的,我们要把他培养成人才,对梯队发展来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去做的事情。因此产学研像这样一个合作的过程,我认为国家提倡的这个决策是正确的,而且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优势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也是一个重要点。

 

至于谈到化妆品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装备制造、工业设计、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领域怎么样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到底有多大?生产管理,我想反问怎么跟学校关联?如果关联只能是理论的方面,在整个的管理过程中肯定是企业来做这个事情。所以说无论是学校也好、科研单位也好,企业也好,在这些过程中,如果要合作,也各有侧重,比如在装备制造方面,比如设计一个乳化的装置,但是这个条件是什么呢,条件是他们这些人都是行业里面顶尖的专家。还有像市场销售等等,我看到国外很多大学在市场营销方面包括化妆品非常有研究。但是我们国家企业里面的市场营销有多少意识到要跟大学、研究单位进行研究合作,来开展研究项目,我认为必要性是存在的,但大到一个什么程度,还要看,我们存在的这些方方面面的条件决定了这样一个必要性。

 

广东我一直感觉思想各方面比较活跃,人也肯定脑子比较灵活,愿意去想愿意去做。包括你们研究会做的工作,我也相当肯定。但是在这个方面我个人认为要求这个组织里面的所有人都来积极推动是不太现实的,首先要聚集一批有情怀、立志推动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至少推动珠三角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有智慧、有能力的人,组成智能团,能经常性开展头脑风暴,能做一些能提高企业技术水平,能给企业带来真正利益,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这样一些工作,让企业能感觉你们的存在对企业是有利的,能够得到好处的,对研究会工作的长期开展,是有好处的。

 

关于产学研更广泛的一些问题,在国内化妆品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基本上出不了非常杰出的人才,因为这些学校连要成为一个化妆品领域优秀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知识背景都不了解,甚至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对于研究事情的思维、方法论也都不太清楚。这些基础又重要的东西,哪个学校能说的完整,都不太清楚。所以说就光这一点,从南到北,许多学校化妆品专业的毕业生,到了企业要不了几年,并不能竞争过其他大学毕业的。因为他们在学校所谓学到的专业知识,到了工作岗位上,只不过比别人早学了一点,没有形成这个专业里面固有的思维,没有养成好的思维模式。我在家化时,优秀的配方工程师基本上都不是原来有化妆品背景的人。因此,在这个方面,我谈一下这个观点。大学里面化妆品专业有很多优秀的人才,研究或教育的,都来自于知名的、大型地、有影响力的企业,这些人到大学后可以非常落地的、非常有前瞻性地来培养、来造就人才,来推动许许多多能接地气的研究项目。看那个医学,为什么医学院校的生命力非常强大?他们把医学界的许许多多优秀的有成就的人,不管什么背景,都可以纳入到教学系统里来形成一个教学、研究体系,所以医学方面的产学研,远远比我们这里来得畅通,所以说在这个方面观念性的东西、制度性地东西不解决的话很难真正做好这个方面的事情。这个是我的一己之言,不一定说的对。希望大家能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2020年7月1日 14:54
浏览量:0
收藏